查看原文
其他

特等奖+4!

立德树人的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4-04-30

近日,第三届黑龙江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暨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黑龙江赛区)选拔赛现场决赛落幕。哈工程17位教师获奖,其中特等奖4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 

本次大赛,全省共有38所高校496门课程参赛,经过网络评审和现场评审两个阶段,最终产生特等奖14项、一等奖42项、二等奖75项、三等奖120项。

赛事组织过程中,学校统筹安排、精心谋划,认真组织开展校院两级遴选和体系化指导培训。以省赛为引领、以校赛为基础、以院赛为拓展,第一时间启动校赛及院赛工作,推进赛训一体化,全覆盖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各教学单位组织充分,教师积极踊跃,全校累计约180名主讲教师、400名团队教师参与申报。

学校以赛促教,邀请专家对参赛教师进行专题辅导,为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和交流学习搭建有效平台,立足全维度、全方位、全链条为参赛教师提供支持和保障。

学院

课程名称

主讲教师

参赛组别

获奖等级

船舶学院

港口规划

与布置

李明伟

新工科

副高组

特等奖

智能学院

工业机器人

刘志林

新工科

正高组

特等奖

计算学院

人工智能

刘海波

课程

思政

正高组

特等奖

数学学院

概率论与

数理统计

贾念念

基础

课程

正高组

特等奖

动力学院

传热学

王佳琪

基础

课程

副高组

一等奖

材化学院

环境保护与

可持续发展

丁  鹤

新工科中级及以下组

一等奖

党委

武装部

军事理论

李彦涛

新文科

副高组

一等奖

航建学院

自动控制

原理

杜雪娇

新工科中级及以下组

二等奖

动力学院

工程流体

力学

高  杰

新工科

正高组

二等奖

智能学院

自动控制

元件

王显峰

新工科

副高组

二等奖

经管学院

人力资源

管理

杨贵彬

课程

思政

正高组

二等奖

物理学院

大学物理

刘晓瑜

基础课程中级

及以下组

二等奖

船舶学院

船舶与海洋

工程

结构力学

孙士丽

课程

思政

正高组

三等奖

水声学院

振动与声

基础

张揽月

课程

思政

正高组

三等奖

机电学院

工程实践

李  欣

课程

思政

副高组

三等奖

体育部

排球

李尚滨

基础

课程

正高组

三等奖

素质教育基地

平面设计

基础

王  婧

新文科

副高组

三等奖

附:获奖名单



特等奖

李明伟《港口规划与布置》


从“入耳”到“走心” 

打造沉浸体验担当式课程思政

《港口规划与布置》课程是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试点)的一门重要的核心专业课。

课程主讲教师李明伟及教学团队,面向新工科建设,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聚焦“课程实践资源与实操平台欠缺、课程思政入耳容易走心难、高阶学习运行机制不健全”三个痛点问题,以“助学、导学、乐学”为解决思路,通过创设数字一体化学习资源,营造可支持 “记住、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各阶段学习的助学环境,探索实践沉浸体验担当式课程思政,实现思政元素从“入耳”到“走心”的转化,激发学习动能,提出学考协同引导进阶式教学方法,打造了高阶学习新引擎,通过“环境、动能、引擎”协同,营造高阶学习新生态,实现了对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的协同培养,有效支撑课程培养目标的达成。

特等奖

刘志林《工业机器人》


“线上、线下、虚仿、实操”

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工业机器人》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机器人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以机器人工程专业新工科建设为目标,将“线上、线下、虚仿、实操”多种教学模式跨界整合,将“网络慕课、课堂教学、虚拟现实、机器实操”多种教学手段交叉融合,借助《工业机器人》课程改革的契机,探索建立机器人工程“新工科”建设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新技术。

本课程建设了课程类、实践类、虚仿类资源池,依托国家实验教学中心和国家虚拟教研室实现开放共享。团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讲解与实际机器人系统案例分析相结合,基础理论知识介绍与重点科研案例讨论相结合,问题式讲解与启发性思维引导相结合,将数字孪生、沉浸式VR仿真、虚实结合远程遥控操作机器人引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探索适应机器人领域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特等奖

刘海波《人工智能》


给学生“补盐”  给课程“提味” 

课程思政大餐补脑补心

《人工智能》是面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专业开设的选修课,主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表示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学术交流能力和职业人文素养。

本课程针对思政元素抓不准难以准确达意、生拼硬凑两张皮,难以内化于心、零敲碎打无体系,难以铸魂育人的痛点问题,以人民至上理念为引领,以培养要求和课程目标为导向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创新设计。课程抓住人工智能伦理主线,根植“哈军工”校园文化,挖掘政治认同元素,紧扣工程教育认证挖掘工程服务社会元素,引入IT行规挖掘职业操守元素,在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思想性和哲理性逐级递进的五个层次上体系化融入课程教学,最后将课程思政纳入课程形成性考核之中,从而形成一种全链条闭环基因式融入的课程思政实施范式,达到一种内蕴的、与生俱来的而不是贴皮式的课程效果,润物无声,既达到了给学生“补盐”的目的,也起到了给课程“提味”的作用。

特等奖

贾念念《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三法三创三联”

厚植科学素养 培育家国情怀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面向我校理工经管各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数学基础课程,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统计思想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贾念念带领教学团队,秉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夯基础、提能力、树情怀”的教学理念,开展了“三法三创三联”教学创新实践,支撑了“为培养可靠顶用、引领未来的拔尖人才奠定扎实的概率统计基础”的课程目标。教学团队积极应对“新工科”时代的教育变革,利用“加法、减法、变法”重构教学内容;利用“创建AI课程、创设项目训练、创新考核评价”融通教学环节;利用“联结学科案例、联合工程案例、联系专家学者”实现特色育人。“三法三创三联”教学创新实践有效解决了教学中“理论抽象理解难、学科交叉应用难、特色育人实施难”三个痛点问题,在实践中形成了可推广、可借鉴的教学经验。



一等奖

王佳琪 《传热学》


“1234”创新教学 “乐高式科教” 

传热也传情

《传热学》是能源动力类专业核心基础课,旨在通过模块化教学内容重塑和多元化教学效果考核,推动船舶动力领域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新模式。

主讲教师王佳琪及教学团队结合智慧教学平台和动态科教资源,提出了“一中心、双驱动、三维度、四融合”的教学创新设计与实践。即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乐高式科教”和“过程性评价”双轮牵引驱动,打造“有情怀、厚基础、强实践”三维度的船舶动力领域创新人才,推进线上与线下教学混合、基础知识与现代技术结合、虚拟平台与实际教学联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糅合的“四融合”教学活动实施方案。推动教学内容模块化重塑、教学活动导向性实施以及教学评价全过程、多元化考核。以实现线上线下环环相扣完成闭环、基础知识与前沿技术层层递进、虚实联合强化工程实践认知、课程思政糅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

一等奖

丁鹤《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四阶五导”创新实践  

播撒绿色种子入脑入心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秉承落实我校“三个第一”价值追求,立足服务工程教育,深度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内涵,以建立学生生态文明意识为基础,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工程能力和跨行业创新思维为目标,开展了“新工科”背景下课程的“四阶五导”创新实践。

材化学院课程主讲教师丁鹤以及课程教学团队在教学过程中凝炼了课程的“双核”思政体系,建立了“新工科”案例库和“1+N”专业协同网络模块,提出“五导链式”教学法(“导入、导思、导学、导衍、导出”),通过采取“全面培养、积极参加、重点选拔”的实践培育机制,扩大了创新平台资源和社会实践空间,实现了学生“知识深度-工程应用-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的综合培养。

一等奖

李彦涛 《军事理论》


“四元”创新实践 传承红色基因

党委武装部李彦涛老师及课程教学团队以提升国防教育育人效能为目标,围绕解决军事理论课教师授课水平不高,学生重视度不够、参与度不强,整体国防教育育人效果不佳的教学痛点,进行了以教师能力提升、考核方式改良、教学方法创新和课程思政建设为主的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四元”创新与实践,解决了制约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痛点和难点问题。

多年来,团队成员扎根无专业、无学科的高等教育最洼地之一,砥砺奋进,建成了课程体量最大和精品课程最多的国内一流国防教育课程体系,《军事理论》课程获评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全国选课人数33万余人,选课高校700余校次。培育了2项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教改课题。军事理论课教师全员在省级及以上授课竞赛获奖,全部获评校最受学生喜爱的教师荣誉称号。



“金师+金课”

推动新工科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学校立足“一切为了学生成长、教授就是大学、办学就是办环境”的办学理念,以办学理念作为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顶层设计、理念引领、能力培育、支撑保障”一体化纵深推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作。学校出台的《新工科建设专项行动方案》提出,深化新工科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牵引,着力以理念变革引领教育变革,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推动教育现代化,培育一批热爱教学、德艺双高的“工程金师”。

学校聚焦五育并举新要求、课程教学新常态、教学组织新形态,通过教学研究、教学培训、教学研讨、教学观摩、教学竞赛等一系列教学创新交流平台,立足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面向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积极开展课程体系重构、课程内容重塑、课程设计优化、教学模式创新等改革,构建全流程、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教与学,实现新工科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7人获奖!


3项一等奖!


师德先进!

点赞哈工程这个学院和这位名师!

全国20名!

哈工程+1!


    哈尔滨工程大学    

—  heu19530901  —


撰文 | 闫雪

信息来源 | 本科生院

排版 | 王铭軒 姜雨霏 吴博文

编辑 | 赵琳琳

责编 | 霍萍

审核 | 吕冬诗 金声

点分享

点个赞

点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